洛隆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洛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隆县关于促进农牧民群众持续增收和转移就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3-01-04   浏览次数:   【字体:

  

洛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隆县关于

促进农牧民群众持续增收和转移就业

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县农牧民增收和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现将《洛隆县关于促进农牧民群众持续增收和转移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洛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715

洛隆县关于促进农牧民群众持续增收

和转移就业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区党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农牧民 持续增收的意见》(藏政办发〔2018〕84号)、《2021年全区农牧民增收工作要点》(藏农增收办发〔2021〕4号)和《昌都市关于促进农牧民“十大增收措施”的实施方案》(昌党办发〔2019〕3号)等文件精神,圆满完成年度既定增收目标任务,确保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筑牢洛隆县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基础。结合洛隆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视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及二届市委历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将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工作嵌入锚定“四件大事”,着力推进“四个创建”,努力做到“四个走在前列”目标中,围绕“六大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十项 增收工作机制”“乡村十大幸福工程”“全民增收提级”计划, 大力推进“农牧民四单”建设,使农牧民群众的“口袋”“脑袋”同时富起来,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工作思路。按照“稳农业基本盘,调整结构增收,挖掘生产潜力、打造亮点示范、深化改革增收、拓展渠道就业、加大劳务输出、培育经营主体、加强项目支撑、强化统计分析”的思路。坚决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十项增收措施”“四联增收工作机制”“乡村十大幸福程”“全民增收提级”计划、农牧民“四单建设”,落实责任、迅速行动,坚持不懈抓紧抓实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各项工作。

(三)主要目标。农牧业支持保护制度进一步完善,农牧区生产要素活力进一步激发,农牧民增收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55元,确保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13%以上。各乡(镇)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实现均衡发展,确保户户增收。

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2021年人均工资性收入为4423元,2022年力争人均工资性收入为5083元,比上年增加660元,增长14%以上,拉动收入增长4.5个百分点。

经营性净收入较快增长。2021年人均经营性净收入为7353元,2022年力争人均经营性净收入达到8488元,比上年增加1135元,增长15%以上,拉动收入增长7.7个百分点。

财产性净收入不断增长。 2021年人均财产性净收入为511元,2022年力争人均财产性净收入达到605元,比上年增加94元,增长18%以上,拉动收入增长0.6个百分点。

转移性净收入稳步增长。2021年人均转移性净收入为2425元,2022年力争人均转移性净收入达到2522元,比上年略有增长,拉动收入增长0.7个百分点。

二、工作任务

11乡(镇)和县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工作专班要认真落实好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工作主体责任,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通过发展现代农牧业、参与项目建设等方式实现就业和增收致富。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夯实基础促增收

1.戮力提升农畜产品供给能力。紧紧围绕提升“五大养殖”“七大种植”基地建设,推动农牧区一二三产业持续发展,促进产能提升、产品升级、产业延伸。2022年全县牦牛、 藏猪存栏量分别达7.5万头、1万头,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36%,牲畜出栏3.5万头(只/匹),出栏率达30%,实现增收4.25亿元;饲草料种植面积达到9400亩,实现产量达400万斤。粮食种植面积达7.8万亩,粮食产量保持5400万斤,其中青稞产量2.2万吨,实现产值1.1亿元,蔬菜种植面积0.66万亩、产量1.27万吨以上。(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2.加强优势产区建设和绿色发展。以打造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高原特色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为目标,坚持稳粮油、增产量、实施“单产提升计划”,扎实推进青稞产业深加工建设,将青稞深加工成黑青稞糌粑、糌粑饼干、青稞糕点、青稞挂面、藏麦香宝等40余种产品,销售到西藏航空、学校、商超等区内外市场深度开发青稞产品附加值,以带动牦牛、蔬菜、肉制品等种养殖产业利用品牌效应辐射带动洛宗藏刀,康沙陶瓷,玉西根雕民族手工业,拓展产品销路。全面提升“卡若香猪、洛宗糌粑”等特色产业品牌影响力。差异化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公共品牌,支持洛隆特色优势农产品宣传推介活动,帮助企业在传统主流媒体、网络新闻媒体等进行品牌推广宣传,扩大品牌知名度。发挥对口援藏省市企业优势,支持洛隆培养申报扶贫产品品牌和地理标识产品认证等,加大洛隆扶贫产品“走出去”步伐,提升高原绿色扶贫产品的外销力度。大力推进质量兴农兴牧战略,支持产业示范基地、产业园区率先全面推行农牧业产业标准化,支持龙头企业加大“三品一标”认定和推进,建立规范化的生产规程和产品标准体系,做到农产品质量源头可溯、过程可控、流向可查、实时监管。与自治区打造的一个集地标性、公共性为一体,体系化、整合化区域顶尖品牌地球第三极积极携手,辐射带动本县形成藏药材产业带,打造一批藏药材加工基地。2022年全县计划投资529.15万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光伏提水节水灌溉试点工程,要利用光伏项目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积极规划建设以光伏,水电等清洁能源为主的项目。(牵头单位:县发改委、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委宣传部、县人社局、水利局、洛宗公司、产业产业园区管委会)

3.激发开放融合发展增收活力。一是凭借我县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打造“旅游+”模式,以俄西万亩野杏花林为基础,打造乡村休闲体验旅游项目,依托巴堆巴美、巴冻措等生态资源优势,发展“旅游+生态”模式,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二是以川藏铁路建设为契机,布局以腊久乡为中心的卓玛朗错旅游大环线,通过建造旅游民宿打通“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的通道,巴美旅游驿站对外出租力争收益7余万元,达到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目的;三是借助2022年西藏昌都市第五届“卓卓康巴文化旅游月”活动,从“引客、留客、带动”等方面加大营销宣传推广力度,同时联合酒店宾馆推出惠游洛隆措施,把“过境游”变成“目的游”,提高游客体验感。力争2022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3.9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450万元。(牵头单位:县旅发局、商务局;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                                          

(二)深化农牧区改革,激活内生动力促增收

4.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坚持“三个长期不变”政策,积极稳慎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耕地)流转工作。依托农村土地(耕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引导农牧民以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土地、草场的经营权。针对闲置地、集体统管土地和农户所承包的荒山、荒坡、荒田,鼓励经营管理能手、种养大户、专合组织采取返租承包、自主经营、 租赁、抵押、承包作为入股经营等模式进行开发利用。力争2022年累计流转耕地1000亩,实现增收100余万元。(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人社局、自然资源局、林草局)

5.落实完善农牧业补贴政策。完善以勤劳致富和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牧业补贴制度,将农业支持保护补贴、退耕还林还草补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生态脱贫转移就业岗位补助、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村级动物防疫员补助、农村低保补助、村医补助、“双联户户长”补助、定向性政策补助、管护员和监测员补助等政策补贴及时落实到位。2022年涉及惠民补贴民生项目共35项,其中直接补贴30项涉及资金1.7亿元,间接补贴31项涉及资金 0.8亿元,直接补贴资金对农牧民增收的贡献预计为4300元/人。 (牵头单位:县财政局;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民政局、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林草局)

(三)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劳务创收促增收

6.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提高农牧民转移就业组织化和技能化水平,确保实现农牧民稳定增收。2022年全县计划开展农牧民培训1505人次,其中“以工代训”“订单定向式”培训人数不低于总培训人数的35%;拟建立农牧民转移就业基地1家,成立劳务派遣公司1家,转移就业11050人,其中有组织转移就业6650人,占转移就业人数的比例为60%,力争实现劳务创收9502万元。牵头单位:县人社局;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委组织部、县旅发局、卫健委、支铁办、商务局、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林草局)

7.大力提升工程领域务工量。充分发挥全县工程项目建设带动就业增收作用,确保2022年全县400万元以下政府投资项目36个,高标准农田建设0.7万亩,农牧业防抗灾物资储备库建设 1座,最大限度交由具备条件的当地农牧民施工企业承建,施工企业中我县农牧民达到用过总量的80%以上。牵头单位:县发改委;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农牧民增收和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8.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深入开展“发现能人、走进能人、推广能人”活动,实施人才振兴“百千万”工程和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程,依托农牧技术推广单位、涉农企业和农牧示范基地,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开展培训。着力培养农牧区实用人才、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2022年计划投入资金60万元,开展高素质农牧民培训200人:培育农业农村致富带头人10人,激发群众参与增收的热情。加强培训监督管理,研究制定农牧民培训考核办法,提升培训质量,做好就业推荐,着力提高参训率和就业率。(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人社局;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9.推进农牧民创新创业。全面落实“双创”政策,积极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措施,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服务效能。鼓励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创业创新,发展电商、微商等新业态。对成长性好、市场前景好、投资效益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项目,符合条件的纳入产业发展资金支持范围。创建电商进农牧区综合示范县,持续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和电商普及。2022年全县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计划带动大学生3人,月收入3000元,直接和间接带动大学生年均增收12万元。(牵头单位:县科技局、产业园区管委会、市场监督管理局、商务局;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人社局)

10.加大服务行业岗位开发力度。开发机关、企事业单位、 各(乡、镇)积极吸纳农牧民参与后勤保安保洁、食堂服务、宾馆服务、茶馆服务等岗位,2022年拟全县开发各类就业岗位800个,其中,吸纳农牧民就业264人次,确保吸纳农牧民用工量达到33%以上。有效组织农牧民和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增收,拓宽就业渠道,加大跟踪服务力度。 牵头单位:县人社局;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农牧民增收和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四)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带动促增收

11.创新农牧业经营体系。完善扶持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发展政策。鼓励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加大引进内地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推动经营方式创新。加强农牧民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相关扶持政策向规范化、示范性农牧民合作组织倾斜。2022年,全县计划新增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家,总数达到66家,合作社经营收入再提高3%,带动农户391户以上,人均增收达到1200元。促进农牧区商贸服务业发展,对在农牧区从事农畜产品收购、流通组织和企业给予补贴,对收购周转资金贷款给予支持。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合理确定流转价格、流转期限。开展生产托管、联耕联种、代牧代管等生产性服务,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深入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牧业,加强承包地租赁监管和风险防范。(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自然资源局、商务局)

12.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落实市委“三个三分之一”举措,即“所有招商引资项目符合市委、市政府鼓励性的产业必须本地占股33%,其中市占11%、县占11%、农牧民群众集体组织占11%”的要求,强化农牧民群众增收机制与产业上的利益联结。引导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农牧民构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牧民以土地、草场为基础进行多种形式合作,凡是享受财政投入或政策支持的承包经营者均应成为股东,并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形式,让农牧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2022年计划新增龙头企业2家,总数达到5家,其中,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达到2家,经营收入再提高10%,预计带动农牧民增收100户以上,人均增收达3000元鼓励各乡(镇)积极探索资产收益巩固脱贫支持产业发展,将财政支持产业发展方面投入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给低收入村(户),帮助群众增收。建立健全信息应用平台,及时发布需求信息。积极推行农畜产品收购“企业+合作社+农牧户”模式,促进农牧民增收。(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商务局;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乡村振兴局)

(五)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强化支撑促增收

13.稳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大力实施“县域突破”战略,建设产业聚集区,引导金融机构和援藏资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对发展潜力大、吸纳农牧业人口多的乡镇给予政策支持。重点打造俄西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增洛隆县俄西乡生态园景区游客集散中心、俄西乡农业示范基地以及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改进升级。加快推进俄西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切实保护进城落户农牧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推进农牧业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农牧区二三产业向城镇及产业园区集中,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带动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牵头单位:县发改委;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农业农村局、商务局、产业园区管委会)

14.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依托当地风俗民情、饮食文化、农事活动等人文资源的特色,把传统习俗、乡村建筑及民间手工艺融入到乡村旅游项目和景点当中释放出独特魅力,同时充分结合当地的节庆活动、传统节日、乡土风情、民居体验等元素,深挖内涵,打造旅游风情小村镇,发展高附加值旅游产品,全面升级游客体验。2022年,力争我县旅游转移就业200人,实现转移就业收入25万元。 (牵头单位:县旅发局;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文化局、人社局)

(六)健全金融服务机制,政策保障促增收

15.创新农牧业保险产品和服务。建立健全农牧业保险保障体系,积极推进政策性农牧业保险,逐步建立大灾保险制度。大力发展主要粮食作物如青稞、主要农畜产品如牦牛、藏香猪等保险业务,提高赔付标准。鼓励建立适合农牧区特点的农牧业互助保险组织。鼓励保险机构依托乡(镇)农牧综合服务机构延伸保险服务。(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保险公司)

(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促增收

16.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四个不摘”政策和5年过渡帮扶措施,确保800人以上集中安置点至少有1个发展前景好、市场效益好、带动效应强的配套产业,800人以下的集中安置点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培育特色发展产业。按照“巩固提升一批、扶持做大一批、重组整合一批、转产止损一批”的要求,明确每个产业项目的乡(镇)包保负责人,压实责任、定期调度,推行扶贫产业分类定级、提档升级,强化“十三五”期间全县10个产业扶贫项目后续运营管理能力,促进农牧民增收。根据实际情况将大病支出多的、有两名以上残疾人的、老人分户单独生活的三类家庭纳入监测范围,对监测对象不设规模限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开展常态化就业培训和组织化转移就业,有劳动能力的,帮助投身到产业、家门口就业;没有劳动能力的,及时兜底保障,确保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牵头单位:县乡村振兴局;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国资委、工商联、住建局、支铁办、水利局、农业农村局、林草局、交通局、教育局、人社局)

17.持续推进“十福工程”促增收。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十大幸福工程”。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22年力争发展村集体经济3个,组织农牧民参与温室大棚建设,农牧区水电网改造等实现“基础稳福”促增收。坚持稳粮、兴牧、强特色,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推进0.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争取年内新增“三品一标”产品认证2个,实现“产业兴福”。力争国有企业后勤、保安、保洁等岗位吸纳60%以上的农牧民就业,确保洛隆入住企业、本地非公有经济实体及服务性行业吸纳本地群众就业人数达到企业用工总人数的15%以上,落实“就业谋福”促增。在确保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13%以上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群众自愿有偿转让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提高耕地、草场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流转占比,实现“收入增福”。确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覆盖率达100%,加大孤寡老人补贴、确保农牧民各类富农强农惠农政策“应补尽补”提高农牧民转移性收入,实现“社保添福”。力争年内打造4个美丽村(组),3个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新增卫生户厕1250座,实现“人居安福”。大力开展生态林和林木种苗基地建设,结合实际种植适宜经济林木,尽快发挥生态林和经济林效益,带动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实现“生态续福”。大力实施能人经济培育工程,深入开展“发现能人、走进能人、推广能人”活动,着力培养一批种养大户型能人、乡土文化型能人、劳务组织型能人、下乡创业型能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争取年内培养经济型能人10 人,实现“人才强福”。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乡村振兴局、人社局、经信局、卫健委、住建局、财政局(国资委)、水利局、林草局、交通局、市场监管局、电力公司)

(八)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责任促增收

18.建全增收体制机制。建立月调度报告制度和季度分析推进会制度,由各乡(镇)人民政府牵头、专人负责认真开展月、季度、半年、全年农牧民增收情况会商,加强沟通协调,确保农牧民增收数据全面准确。(牵头单位:县增收办;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农牧民增收和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19.建立增收数据信息库。建立户为单位的农牧民增收和转移就业信息数据库、以乡为单位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数据信息库等,实行农牧民增收和转移就业工作动态管理,为因地制宜开展农牧民转移就业提供保障。(牵头单位:县增收办;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农牧民增收和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20.建立增收工作联络员制度。各乡(镇)比照县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工作专班设置成立工作专班,各乡(镇)确定1名固定联络员,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农牧民增收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牵头单位:县增收办;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要对应成立农牧民增收办公室,定期研究分析工作推进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新举措,解决新问题,要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农牧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二)强化责任落实。县增收办公室每年将增收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党政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定期研究,抓好推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三)强化均衡增收。要确保均衡增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增收管理水平,合理分解落实增收指标任务,统筹安排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确保实现均衡发展,户户增收。

(四)强化督导考核。县增收专班会同县委组织部和县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对本方案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考评,对促进农牧民增收和转移就业实行半年通报制、全年考核制,对农牧民增收和转移就业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奖励,对措施不到位、目标未完成的乡(镇)和部门实行通报、约谈和问责制。

(五)强化统计分析。统计调查部门要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等相关统计调查法律法规,扎实开展城乡居民收支调查统计工作,加强农牧民增收情况调查研究,密切掌握增收动态。

(六)强化宣传报道。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克服“等靠要懒” 思想、“虫草依赖症”等,培树正确的消费理念和市场经济意识。突出宣传好中央、区党委、市委、县委出台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学习借鉴兄弟县及周边县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重点推广农牧民增收工作中的先进典型事例。

1.洛隆县关于促进农牧民群众持续增收和转移就业工作方案》任务明细

2.《洛隆县2022年农牧民转移就业目标任务分解表(行业部门)》

3.《洛隆县2022年农牧民转移就业目标任务分解表(乡镇)》

4.《洛隆县2022年农牧民技能培训工作任务分解表》

5.加大综合协调促进农牧民增收实施方案

6.加强督导检查促进农牧民增收实施方案

7.确保惠民政策贯彻落实促进农牧民增收实施方案

8.洛隆县2022年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实施方案

9.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促进农牧民增收实施方案

10.洛隆县2022年农牧民技能培训促增收工作实施方案

11.洛隆县加快推进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促进农牧民增收实施方案

12.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农牧民增收实施方案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